新顯學3D列印 神秘基地在台南
作者: 文●顏瓊玉 | 商業周刊 – 2013年4月23日 下午12:38
最近一個月,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溫肇東已經遇到四個人跟他談論「3D Printing」(3D列印)。
一位對技術狂熱的朋友e-mail給他,說這是台灣製造業翻身的機會;法律與創投專家徐小波提供相關文章給政大EMBA學生閱讀;新創公司負責人陳彥宇興奮的向他展示公司剛買進的3D機器;以及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計畫要在經營的華山文創園區開設一家3D咖啡館。
就在溫肇東被這個話題包圍之際,坐落在台南烏山頭水庫附近的工研院南分院的「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也很熱鬧。
此處是台灣3D列印技術的研發重鎮,自從2012年成立「雷射積層製造產業群聚」一直到現在,國外內的訪客絡繹不絕,包括了德國設備領先廠商EOS、日本機械大廠松浦(Matsuura)、機密工業鴻海、車燈大廠堤維西等都來拜訪。
這是國內第一,也是唯一一座金屬3D列印實驗室。早在○五年南分院成立,原雷射製造研究中心便一直研究3D列印技術。從技術面來看,這間僅二十三人實驗室當然還得向歐美領先廠商學習,但已促成日本松浦和台灣神基聯盟,正籌備「台灣積層製造公司」(TAMC),台日合作,準備搶攻3D列印的高端模具商機。
由於應用廣泛,最近也開始有藝術界與設計界人士造訪,3D列印已經悄悄在產業界遍地開花,而這間小實驗室就是授粉之處。
走進實驗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台造型各異的「印表機」,只見工程師在電腦上打開小狗圖檔,啟動一台和義式咖啡機差不多大小的機器,十五分鐘後,一隻長、高三公分,寬一公分半的橘色小狗就拿在手上把玩了,和圖檔一模一樣。
桌子上還擺著白色小椅子、黃色造型的卡通角色「皮卡丘」等。這台神奇的機器,可以複製出任何東西,只是材料從過去的紙張變成塑膠,從平面變成立體。在此之前,你可以用3D軟體自行設計,或是把實物放進數位掃描機掃描,十分鐘到四十分鐘內,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樣的東西。
不管是橘色小狗,還是牙齒,都是用材料一層一層堆疊出來的,這種製造方式專業稱為「加法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又稱積層製造),事實上,這項技術由Charles Hull在1984年發明至今,已有近三十年歷史,但會在這兩年爆發,主因是數位環境成熟、基礎技術專利到期,以及價格降低三大因素。
如果台灣製造業想要再提高附加價值,3D列印,等於替台灣開了一道門。
但,其他國家也早已開始布局。因為影響3D列印最重要的專利,即將在2015年到期。目前,3D列印的專利主要掌握在美國兩家上市公司3D Systems和Stratasys,以及德國的EOS(未上市)共三大巨頭,掌握全球九成市占。
老技術,新應用,這次台灣能不能領先,就要看創意夠不夠好,反應速度是否快到能在浪頭上卡到一個好位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土異戈園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