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抗藥性病毒 中研院新突破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11月21日 下午6:28

抑制抗藥性病毒 中研院新突破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人類與病毒的戰爭持續進行,中研院與台灣大學最近研發出一個簡單的檢測機制,讓醫生或病人可在感染流感的第一時間,判斷病毒是否俱「抗藥性」,進而採用對應的第一線或第二線藥物進行治療。領導研究的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方俊民表示,未來可望發展出類似「驗孕片」的設計,讓使用者立即判定病毒種類。
流感病毒產生「抗藥性」一直讓醫界人士感到頭痛,據美國的統計,在2005年間引發流感的病毒,到了2008年已經有90%產生對藥物的抗藥性。台灣的研究顯示,2005年間引發流感的病毒,在2007年之前都還沒有抗藥性,但到了2008年後半期及2009年,則普遍都產生了抗藥性。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出探測病毒是否俱有「抗藥性」的方法,可讓民眾在用藥或醫生開藥之前,就預先測試引起流感的病毒是否俱抗藥性,進而採用更有效的藥物治療。研發出的簡易測試機制,可以讓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就準確判斷病毒的種類。
方俊民指出,口服的「克流感」,是治療流感的第一線藥物,但若遇上有抗藥性的病毒,就當改用第二線藥物、噴氣吸入的「瑞樂莎」;以「克流感」對付有抗藥性的病毒,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傳染層面擴大。方俊民說,未來商業化後可能開發出類似驗孕片的產品,讓使用者即刻檢驗出病毒是否俱抗藥性。
另外,方俊民的研究團隊也研發出新型的「零流感」藥物,能有效對付人流感及禽流感病毒,對於許多抗藥性病毒,都有更佳的療效。方俊民表示,研究員在實驗室中先讓小白老鼠感染流感,再以新藥治療,結果顯示,服藥後的老鼠毛色亮麗、活動力良好,表現得十分健康。中裕新藥已投入相關的新藥開發。
疾病管制局、國防醫學院胡幼圃教授、美國猶他州立大學E. Bart Tarbet教授,都有參與此研究。此研究結果發表於德國AngewandteChemie和美國醫藥化學期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土異戈園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