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經醫師診斷確實有過動兒徵候群時,治療可從五個方面著手:
※ 藥物治療
※ 行為治療
※ 課業輔導
※ 生活安排
※ 感覺統合治療
九、什麼狀況下需要藥物治療?
在學齡兒童其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學校適應、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可使用藥物來減輕症狀。學齡前或較輕病童不用藥物治療,而以行為治療、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治療來處理。
十、主要治療藥物是什麼?
臨床上以中樞神經興奮劑對過動症候群的症狀療效最佳,其中約有3/4的病童有效。服藥的目的使孩童活動量降低、注意力集中、靜下來學習,同時行為也較服從。其作用乃調解腦內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來改善症狀。但此為症狀治療,藥效過了,症狀又出現,需長期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療效不佳者,可用抗憂鬱劑、鎮定劑來治療。
十一、中樞神經興奮劑有哪些副作用?
在醫師的處方及定期追蹤下,副作用很少發生,若有也只是輕度的頭痛、腸胃不適、胃口降低、噁心或失眠。
十二、服藥時若食慾降低,是否影響成長?怎麼辦?
若食慾降低,擔心影響成長,除增加高熱量飲食外,可採「藥物假期」,如在星期休假或寒暑假時停服藥物,胃口馬上恢復,生長迅速趕上。外國研究資料顯示採藥物假期的病童,雖長期服藥,但身高體重與一般兒童無差異,家長無須焦慮孩子服用藥物。
十三、服藥是否會成癮?
雖然長期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但並不會成癮。因為藥物濫用的發生與某些社會心理因素有關。研究發現長期服藥者反而較未治療者少發生藥物濫用的情形,可能與長期服藥的兒童心理上排斥用藥有關。
十四、何時可停止服藥?
基本上,隨著孩子成長,症狀會減輕,因此在寒暑假停藥後,可利用開學那幾週上課情況來評估是否需要再繼續服藥。有些孩子需要繼續服用直到青少年時期。
十五、行為治療如何協助過動兒?
行為治療主要在於矯治不良行為,具體列出孩子問題行為,擬定對策,利用精神鼓勵讚美或物質的獎勵,有系統與持續地增加孩子好的行為表現,來減少不好的行為。很需要家長長期的耐心持續執行,才有成效。
十六、課業學習需要注意什麼?
上學儘量選擇人數少的幼稚園或班級;與老師保持聯絡,重視聯絡簿。在家做功課時環境要安靜,佈置要簡單,減少不必要擺飾或玩具物品;家長需注意孩子讀書時是否專心;若有學習障礙,需安排補救教學。對孩子做功課專心與持久度的期待,要配合其年齡與身心狀況。
十七、哪些活動有益過動兒?
儘量提供活動空間讓他們從事體能活動,如跑、跳、打球、游泳等。因過動兒較為衝動不考慮危險,大人需注意活動方式及空間的安全,以減少意外,宜避免安排空手道、跆拳道。也減少安排需要很專心的活動,如書法、練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土異戈園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